作者:GotQuestions 译者:小草

虚己论(Kenoticism),又称虚己神学(Kenotic Theology)或虚己基督论(Kenotic Christology),是一种不符合圣经的基督本性的观点。虚己论说,当圣子披戴人性进入世界时,祂的神性就丧失了或是有所减少。

kenoticism(虚己论) 一词源于希腊文 kenoó,在腓立比书2:7 的某些译本中,该词被翻译为 “虚己”(emptied)。保罗在写到基督时说:“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腓立比书 2:6-7)

虚己神学或虚己基督论是由德国神学家戈特弗里德-托马斯乌斯(Gottfried Thomasius,1802年 – 1875 年)于 19 世纪末首次提出,这种论说是基于耶稣实际上放下了祂的部分神性,为的是更像人。腓立比书2:6-7 被用来证明这一观点。根据虚己论,耶稣 “倒空 ”了祂的神性。

圣经的真理是,耶稣基督拥有完全的神性和人性,两性共存于一个位格里。虚己论试图重新定义基督的本性。有意思的是,虚己论质疑的只是基督的神性,而不是祂的人性。大多数人都很容易接受耶稣真实的人性。很少有人会争论耶稣生为人,活着,并受死的事实。较难接受的是,祂的出生、活着、受死、复活乃是神成为肉身。

如果耶稣像某些人所教导的那样放弃了祂自己的一些神性,那么我们就会有一些神学问题。首先,倒空祂神性的任何部分都会使耶稣不具有完全的神性。如果祂暂时放下了祂的全知、全能、等等,祂就不再是神的圣子。但神不能不是神,哪怕只是片刻。

虚己基督论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涉及到所有跟随基督的人的永恒命运。如果只是一个人而已,那是不能成为救主。如果耶稣不是三位一体上帝中无限的第二位格,祂的牺牲就不足够。如果基督不是神,如果祂在任何时候放弃了神性,那么祂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就是徒然的。要成为救主,耶稣每时每刻都是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腓立比书2:6-7中说神的儿子 “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呢?耶稣是如何 “虚己”的?我们从上下文开始。第 1-5 节描述了信徒应该采取的态度,这种态度 “也在基督耶稣里”。信徒应表现出谦卑和卑微的心态,和与耶稣一样的自我牺牲的心态。祂不以自己与神同等来求自己的益处;相反的,祂取了奴仆的形像。信徒要仿效基督,要变得谦卑和顺服。信徒并不是要放下人性而成为另外的样子,因为耶稣并不是放下祂的神性。他们以耶稣为榜样,为他人的缘故而克制自己的愿望。

基督的 “虚己 ”是放下神性的特权,而不是神性本身。在天上,神子拥有无限的尊贵、荣耀、和尊荣。但祂选择离开那尊贵的地位,祂 “反倒虚己”(腓立比书 2:7)。当祂来到地上时,祂遮蔽了自己的荣耀,选择了奴仆的地位。腓立比书 2:7 中所说的 “虚己 ”是一种自我约束,但不是神性的倒空。耶稣绝不会停止为神,祂并不是以神性来换取人性。

耶稣所做的就是将祂天上的荣耀搁下。祂甘愿不使用自己的神性来使自己的道路容易些。祂所行的神迹不是为了祂自己的益处,而是为了帮助他人。基督在世上作工时,完全顺服天父的旨意(约 5:19)。约翰-沃尔沃德(John Walvoord)对此的解释是: “基督的虚己可以理解为,基督并没有放弃任何神性,但祂甘愿约束神性的独立使用,为了符合祂在人类中生活的目的和人的有限性”(《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第 144 页)。

有时,耶稣刻意遮蔽祂的属性,而在其他时候,祂的属性则完全展现出来。当祂医治病人、在水上行走、喂饱五千人、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时,耶稣的神性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当祂允许自己饥饿、口渴、被鞭打、被辱骂、被钉在十字架上而不报复时,祂是刻意约束祂自己的神性的能力。祂并没有放弃祂的能力;而是为了更大的益处克制使用祂的能力。但是,在基督的生命里,祂从未失去过完全的神性(见歌罗西书 2:9,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 )。

有时,“虚己”(kenosis)一词被用作 “虚己论”(kenoticism)的同义词,这使得有关虚己论的讨论变得复杂。圣经教导基督的 “虚己”,但并没有教导耶稣放弃任何神性。必须在整本圣经的大背景下来理解 “虚己”。当有人教导 “虚己 ”时,我们必须清楚他们是如何使用这个词的。虚己论(Kenoticism )是一种异端,是远离了圣经所教导的虚己的意思。

— 译自《What is kenoticism / kenotic theology?

By Casp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