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普罗(R C Sproul)
我们探讨了耶稣的凯旋进城,也提到说耶稣完成了旧约圣经里的三重职分,就是先知、祭司和君王。百姓十分热烈地迎接耶稣到来,与此对比的是犹太公会的领袖和宗教人士,他们看到耶稣这样进城都感到非常愤怒。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乌云开始聚集了,整个情况即将急转直下。
我们常说,耶稣的受难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祂知道祂即将被处死,祂知道祂会遭到背叛,祂也知道彼得会当众否认祂。这些事情,祂在吃逾越节筵席的时候都知道了。
这里有一个单词我要讲解一下,经文提到说「时候到了」。在耶稣的事奉当中,经文多次提到「祂的时候」,祂有时候也会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祂说的「时候」有双重的含意。这个「时候」有黑暗又阴森的层面,也就是祂将被钉十字架的那个时刻,不过祂的眼光没有停在这里,祂也望向了祂得荣耀的时刻。
祂知道祂在世上的时间不多了,耶稣在这边吃逾越节的筵席时,距离祂受死只有不到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撇开祂复活之后的事情不谈,这就是祂活在世上的最后一个夜晚,祂非常想要把握这最后一次的时间,跟门徒一起过逾越节,所以祂把他们聚集起来,準备一起在楼房里吃逾越节的筵席。
这个节日对犹太人而言非常重要,上帝命令他们每一年都要守这个节,不可忘记。因为逾越节是用来纪念上帝拯救祂的百姓离开埃及的,上帝当初对法老和埃及人降下十灾,并且对法老说,让我的人民离开这里,使他们可以到我的山上事奉我。十灾的最后一灾是最可怕的,上帝击杀了法老和所有埃及人的长子,也击杀了他们所有头生的牲畜。上帝差遣了这位报灭命的天使,把死亡带到埃及人和法老家中。同时上帝也透过一些复杂的方式,来确保祂的百姓和他们的牲畜,不会被这样的灾难波及。
祂命令每户犹太人都要宰杀一只没有缺陷的羔羊,并把这羔羊的血涂在门框上,这样一来,当灭命的天使来到的时候,看见门框上有羔羊的血,就会知道里面住的是犹太人,就不会灭他们的命了。这样,有在门框上涂羔羊之血的人家,就能免於上帝所降的灾祸。这就是旧约历史上最伟大的救赎行动了,上帝让犹太人的孩子活了下来,并且救他们脱离法老的迫害,脱离埃及人的綑绑,然后使他们分別为圣,作祂的百姓,对他们说,我要作你们的上帝,你们要作我的子民。
所以每年犹太人都会一起吃逾越节的筵席,每位父亲也都有责任,要向儿女说明为什么要吃逾越节的筵席。逾越节主要是用来庆祝以前所发生的事,是为了要纪念以前的事。上帝要他们不可忘记,自己是怎么从埃及人手中被拯救出来的,不可忘记逾越节羔羊的血。但这个节日也不只是望向过去而已,在上帝的护理与安排之下,这个节日同时也指向将来那最后的逾越节,在那一天,完美的羔羊将会被杀献祭,并且彻底完结献祭的制度。透过这完美羔羊的血,百姓将会经历比出埃及还更大的拯救,不只是从法老手中被救出来,更是从撒旦的綑绑之中被拯救出来,脱离死亡。因为上帝将拯救祂的百姓进入祂所应许的天国,进到天上的耶路撒冷,进到天上的圣殿里。
耶稣把门徒招聚在楼房里,跟他们一起吃逾越节的筵席。祂在逾越节筵席的过程中,改变了这个筵席的意义。你能想像这对犹太人而言是多么重大的事吗?是谁胆子那么大,敢去修改逾越节的传统呢?只有一个人有权柄来进行这么大的变动,那就是耶稣,因为逾越节的主角就是祂,祂就是逾越节的羔羊。上帝赋予祂权柄,来重新定义这个来自旧约的圣礼。
基督在这里所做的事,不只是庆祝逾越节而已,同时也是完结旧约。因为在这个楼房里,新约教会正式诞生。很多人认为教会是在五旬节那天才诞生的,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教会是在这个楼房里诞生的。因为耶稣就是在这里设立新约的,每当一个约成立的时候,都会需要以血为证。而耶稣在楼房上设立这个新约所用的血,就是在隔天下午祂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祂在此宣告了新约的成立。祂拿起饼,然后改变这块饼的意义,说,这是我的身体。许多人为耶稣所说的这句话争论不休。祂的意思是说祂真的变成了一块饼吗?这里的「是」,算是系词吗?是不是说这块饼就等同于祂的身体?有很多人都是持这种观点的,路德当初就是持这个观点的,并且在这个议题上跟众改教家辩论。大家都在讨论说,这块饼究竟是不是等同于基督的身体。
路德有次也猛敲桌子,喊着说:「这是我的身体」耶稣确实是这么说的,不过耶稣也说过,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没有人会把这句话理解为,耶稣说祂自己是一片带有门把和门轴的木板。大家都知道,「是」这个动词经常也有「代表」的意思。
在这个筵席中,耶稣把一个在过去含有既定意义的元素,赋予了新的意义。如今献上的不再是逾越节羔羊而是祂自己的身体,祂自己的生命。经文接着说,在他们吃完饭后,耶稣也照样举起杯子。在逾越节筵席中,犹太人会不时举杯喝酒。耶稣同样也改变了这么做的意义,祂说,这杯是我用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我的死,直等到我来。
许多教会都因为各自对圣餐的理解有所不同,而分道扬镳。教会之间在这件事上的争论不但绵延不绝,有时候还很尖酸刻薄,意气用事。大家都知道圣餐的意义非常重要,不容小看。耶稣说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祂与圣餐的关联要怎么解释?
以罗马天主教为例,他们发展了一个叫作「变质说/变体说」的教义。变质说的意思就是说,在弥撒的时候,饼和酒在本质上就会变成基督的身体和血,也就是说耶稣的身体和血会真的出现在圣餐当中。他们采纳亚里斯多德的分类观点,说每个东西都可以区分为「实质」与「偶然性」,这个偶然性指的是外在可见的性质。
例如我的外套是蓝色的,蓝色就是这件外套的外在可见性质。罗马天主教就使用了亚里斯多德的这个观念,说在弥撒当中会发生神迹,使饼和酒的本质转变成基督的身体和血,但它们的偶然性仍然维持不变。也就是说饼看起来还是饼,吃起来一样是饼的味道;如果掉在地上,也是发出饼的声音,摸起来也是饼的触感,它一切外在可见的特性都仍然跟饼一样,因为它外在的性质就是饼,但它其实已经不是饼了。饼和酒的本质实际上已经变成基督的身体和血了。
但路德认为这样牵涉到的神迹太多、太琐碎了,所以他做了点修正,他说,不是这样的。基督确实存在于圣餐的饼和酒之中,但并没有实质与偶然性那些琐碎的区分。不过天主教和路德都坚持认为说,基督确实在实质上存在于圣餐的饼和酒之中。加尔文当然对此很有意见,在西元四百五十一年的迦克敦会议中,教会宣告说基督成为肉身,同时具有两个本性,祂的神性和人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祂的神性和人性并没有混合、混淆或区隔、区別,祂的神性和人性都是完整的。也就是说,耶稣的人性并没有被神格化。祂的人性依然是纯粹的人性,祂的神性依然是纯粹的神性,所以祂的神性可以同时存在于匹兹堡、芝加哥、波士顿、和奥兰多,但祂的人性就没有办法这样了,祂的人性会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就跟一个普通的人类一样。
于是天主教和路德宗的人,就发展了另一个教义作为反击,叫作「属性的传递」。他们说耶稣的人性能够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因为祂的神性能够把属上帝的能力,例如无所不在的特性,传递给祂的人性。我认为这种观点严重违背了迦克敦会议的立场,这种观点已经算是把耶稣当成是一种幻影了,完全抹煞了基督真实的人性。
我们教会相信耶稣确实在圣餐中临到我们,而且临到我们的是祂的神性,祂的神性与人性并没有分割开来。祂的人性在天国里,祂的神性也是,但祂的神性同时也在这里,祂的神性临到我们,我们就得以与完整的祂联接在一起了。
历史上有许多人不同意以上这些的观点,他们认为圣餐只不过就是一个象征而已,饼和酒单纯是代表耶稣而已。基督的神性或人性都没有存在饼和酒里面,以上各种争论持续不休。因为教会明白耶稣在去世前的那一晚,和门徒一起过最后一次的逾越节。祂要设立一个新的圣礼,为的是滋润祂的教会,使祂的百姓记得,祂成为完美无瑕的羔羊献上完美的祭,并使他们得以预见并且期盼,将来在羔羊的婚宴上的完美筵席,到那时候我们将得以在祂父的桌前与祂一同坐席。所以耶稣让那些要抓祂的兵丁到了夜晚才来,这样他们才不会打断祂设立这最重要的圣礼。
— 节录自《耶穌所做的事 – 08 – 最後的晚餐 史普羅》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