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 译者:小草

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教义现在是,而且一直是仇敌攻击的首要目标。因信称义是神与人和好的桥梁的基础,没有这一关键教义,基督教就会倾倒。但是,改教家们费尽心机、甚至不惜流血也要阐明的这一教义,如今却变得如此模糊不清,以至于许多新教徒几乎不认识它。可悲的是,有些人认为,清晰地阐述称义不过是没什么用处的小枝节。

慕道友导向的教会(seeker church )的肤浅兴趣导致教义问题被淡化和不被重视,哪个 “不属教会”的人愿意来听神学呢?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慕道友导向运动( seeker-sensitive movement)以娱乐和励志演讲替代了尊荣上帝的教义的清晰性和纯正性。

近年来,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关心,使福音派和天主教走到一起,为的是联合起来对抗世俗主义势力。在宗教大合一的影响下,这两个群体都很难记得当初是什么让他们产生分裂的。

实用主义者和宗教大合一人士的遗忘得到了新神学运动的帮助,这些运动以更加天主教化的术语重新定义了称义。在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保罗新观(New Perspective on Paul)、新兴教会(Emergent Church)等主张者已经混淆并重新定义了称义的教义,使其再次被遮蔽在黑暗之中。

今天的基督教会处在重回黑暗时代的危险中。宗教大合一运动敦促基督徒使用世俗的手段来达到暂时的目的;当前的神学运动透过哲学的视角,就是以启蒙理性主义和后现代主观主义,而不是透过圣经来看待问题。对唯独圣经的背离导致了对唯独因信称义的背离。

回到起初

1500 年代,一位自称 “恨上帝”的严谨的修道士正在研读保罗的《罗马书》。他无法理解《罗马书》1:17 的前半部分:“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

一个简单的圣经真理改变了这位修道士的一生,并开始了新教的改革。这个真理就是,上帝的义可以成为罪人的义,而这是唯独藉着信心就可以发生的。马丁.路德在《罗马书》第 1 章第 17 节中找到了他曾困惑不解的真理:“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路德一直认为 “上帝的公义 ”是至高的上帝审判罪人的属性,而不是罪人能拥有的属性。他描述了结束神学黑暗时代的突破:

我看到了上帝的公义与 ‘义人必因信得生’ 这句话之间的联系。然后,我明白了上帝的公义就是上帝通过恩典和全然的怜悯藉着信心称我们为义。于是,我感觉自己被重生,穿过了敞开的门,进入乐园。整本圣经都有了新的含义,以前 ‘上帝的公义 ’让我充满了仇恨,而现在对于我,却变得难以表达的爱里的甜美。保罗的这段话对我来说,成了通往天堂的门。

因信称义是的伟大真理,路德开始明白过来了,并极大地改变了教会。因为基督徒唯独因信称义,他们在上帝面前的地位与个人的功德毫无关系。善行和实际上的圣洁并不能作为被上帝接纳的根据。上帝接纳信的人为义,不是因为祂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什么好的东西,甚至不是因为祂自己在他们生命中成圣的工作,而是完全基于基督的义,基督的义被算在了他们的账上。“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义。”(罗马书 4:5)。这就是称义。

宣告为义: 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神学意义上,称义是一个法学术语,或纯粹的法律术语。它描述的是神对信徒的宣告,而不是神为改变信徒所做的事。事实上,称义对罪人的本性或品格没有任何实际的改变。称义是一项神的司法宣告。它只是改变了我们的地位,但它保证了其他的改变会随之而来。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司法条例相当常见。

例如,我结婚时,Patricia 和我站在牧师(我父亲)面前,诵读我们的婚誓。仪式接近尾声时,我父亲宣布:“根据加州赋予我的权力,我现在宣布你们结为夫妻。” 我们立刻就是合法的夫妻。几秒钟前,我们还是未婚的夫妻,而现在我们已经结婚了。当这些话宣布时,我们里面并没有任何改变。但我们在上帝、法律、家人和朋友面前的身份发生了变化。这个简单的宣布所带来的是终生的和生命的改变(对此我很感激)。但当我父亲说这些话时,那只是一个法律上的宣布。

同样,当陪审团主席宣读裁决时,被告就不再是 “被告”了。从法律上和官方角度来说,他立即成为有罪或无罪的人,取决于判决结果。他的实际的本质并没有任何改变,但如果他被判无罪,他就会作为一个在法律意义上的合法的自由人走出法庭。

用圣经中的词语来说,称义是神对人所作的 “无罪的,完全的义”的判决,是上帝对罪人态度的逆转。祂以前所定罪的,现在宣布为无罪。虽然这位罪人曾经活在上帝的忿怒之下,但作为一个信徒,他或她现在则是活在上帝的祝福之下。

称义不只是简单的赦免;仅有赦免仍会使罪人在神面前毫无功德。因此,当上帝称罪人为义时,祂将神的义归算给罪人(罗马书 4:22-25)。信徒是靠基督的无限功德站在上帝的面前(罗马书 5:19;哥林多前书 1:30;腓立比书 3:9)。因此,在耶稣基督里,称义将信徒提升到一个完全被接纳和享有特权的境界。

因此,因为称义,信徒不仅完全脱离了任何罪责(罗马书 8:33),而且基督完全的功德归算给他们(罗马书 5:17)。以下是因称义而产生的法律上的现实:

被接纳为儿女。(罗8:15)

和基督同作后嗣。(罗8:17)

但与主联合的,便是与主成为一灵。(林前6:17)

我们在基督里(加3:27)基督在我们心里。(西1:27)

称义与成圣如何不同

称义与成圣是不同的,因为在称义里,神并没有使罪人成义,而是宣布罪人为义(罗马书 3:28;加拉太书 2:16)。请注意称义和成圣相互间的区别:

称义把基督的义归算给罪人(参罗4:11);成圣是实际地将义赋予罪人(罗马书 6:1-7;8:11-14);称义发生在罪人之外,改变了他们的地位(罗马书 5:1-2),成圣则发生在信徒之内,改变了他们的状况(罗马书 6:19)。

称义是一事件,成圣是一过程。

必须区分称义和成圣,但绝不能分离。上帝不会使没有成圣的人称义,也不会使没有称义的人成圣。两者都是救赎的基本要素。

为什么要区分它们呢?如果称义和成圣密切相关,缺一不可,那为什么还要费心给它们下不同的定义呢?这个问题是十六世纪罗马天主教与改教家之间的核心议题,现在仍然是对称义的新的攻击的主要方面。

罗马天主教的称义教义

罗马天主教混合了成圣和称义的教义。天主教神学认为称义是恩典的注入,使罪人成为义人。因此,在天主教神学中,称义的基础是罪人里面的善,而不是基督的义的归算。

天特会议(The Council of Trent)是罗马天主教对宗教改革的回应,它宣布,任何人说,“(罪人)唯独因信称义,如果这意味着在获得称义的恩典时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合作。 ” 这人就要受到咒诅。天主教会议规定:“称义。。。不只是赦罪,而且是通过愿意接受恩典和恩赐,使内在的人成圣和更新,从而使不义的人成为义。” 因此,天主教神学混淆了称义和成圣的概念,用信徒的义代替了基督的义。

有什么大不了的?

罗马天主教与改教家之间的分歧并不是神学上的小分歧。在称义教义上犯错导致了其他几个严重的神学错误。

如果成圣包含在称义之中,那么称义就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这使得称义是渐进的,而不是完成的。这样,我们在上帝面前的地位就建立在主观的经历上,而不是通过客观的宣告来保证的。因此,称义可以经历,也可以失去。今生得救的保证实际上也就是不可能的,因为安全性是不能保证的。称义的根据最终是罪人自己持续存有的美德,而不是基督完美的义和祂的赎罪工作。

唯独因信称义的教义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它是认信教会赖以生存的教义。没有唯独因信称义的教义,就没有救赎,没有成圣,没有得荣耀,什么都没有。看当今基督教的状况,你不会知道这一点,但它确实如此重要。

— 译自《Justification by Faith

By Casp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