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 译者:小草
所有基督徒在描述上帝时都应该非常谨慎。在把握圣经中提到上帝情感的经文时尤其如此。圣经中有很多关于神的愤怒和神的爱的经文,但我们不能错误地认为这些神的属性与我们自己游移不定的情感相似。
清教徒们在区分神的情感和人的情感时,非常谨慎和符合圣经。人常常被自己的激情所支配,上帝却不是这样的。祂的怜悯、慈爱、公义、和愤怒都是与祂完美的公义的属性相一致。上帝不会被不由自主的情感、痛苦、或伤害所驱动,因此,正如清教徒所言,上帝是无情欲(Impassibility,也译为:神的无情感)。
神的无情感性并不是一个容易理解的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忽视这一教义。我们也不应该像一些无神论者错误地断言的那样,认为这意味着上帝不在乎我们。
正如我们之前看到的,《威斯敏斯特信条》第二章第一点里将上帝描述为 “无限的,至纯之灵,眼不能见;无体,无肢体,无情欲(译注:英文为,without body, parts, or passions,也可译为,无身体,无肢体,无情感)。 ” 十九世纪著名的怀疑论者罗伯特-英格索尔(Robert Ingersoll)回应: “想想看!无体,无肢体,无情欲。我无法相信,世界上任何人能对不存有的写出比这更好的描述。你想象不出比’无体,无肢体,无情欲 ‘更能描绘真空的词语了”。如今,甚至一些基督教神学家也回避神的无情感性,因为他们认为这会让上帝显得冷漠和疏远。
但是,如果说因为上帝不会受伤害、不会情绪化,所以祂就完全没有感受或缺乏情感,那就错了。记住,圣经说神就是爱,祂的慈爱、和祂的怜悯直到永远。“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他的怜悯不至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诚实极其广大。”(哀 3:22-23)
我们在思考这些问题时的主要问题是,我们倾向于将上帝的属性简降为人的属性,我们不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上帝想像成和我们一样(诗篇 50:21,你行了这些事,我还闭口不言。你想我恰和你一样。其实我要责备你,将这些事摆在你眼前。) 祂的情感与人类的情感不同,不是不由自主的反应,不是脾气的发作,不是好坏幽默的突然表现,也不是矛盾的心态。祂的慈爱是刻意、信实的,祂的圣洁是完美无瑕、没有玷污的。
上帝情感的不变性是,或者说应该是,真信徒的稳固的安慰。祂对我们的爱是无限的、不可动摇的。“天离地何等的高,他的慈爱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诗篇 103:11)祂恒久的怜悯是安全和可靠的锚,无论是在我们犯罪时,还是在我们遭受不公的待遇时。“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他的人。”(诗篇 103:13)圣经远没有把上帝描绘成无情的、或对我们的苦难无动于衷,反而在每一次提到上帝的不改变性时,都会强调祂深沉和信实的怜悯。
注意,我几乎完全引用旧约中的经文来建立上帝的慈爱与祂的永恒不变性之间的联系。人们普遍认为,希伯来圣经将上帝描绘成一个严厉的审判者,其判决总是毫不留情地严厉,这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歪曲。事实上,在提到上帝对罪恶的忿怒时,往往会特别强调上帝的慈爱。(例如,尼希米记 9:17;诗篇 77:7-9;以赛亚书 54:8;60:10;哈巴谷书 3:2)。即使是先知们用最严厉的威胁和最苛刻的谴责之词,也会以提醒人们上帝无尽的仁慈和怜悯来调和(耶利米书 33:5-11;何西阿书14:4-9)。
当然,这里必须保持谨慎的平衡。把神的属性对立起来,好像它们是相互矛盾的(其实不然),或者好像神的仁慈属性自动消解了神的公义属性(其实不然),这既不明智,也无益处。“可见神的恩慈,和严厉。” (罗马书 11:22)在圣经中,上帝的所有属性都是同等和无限崇高。
例如,将上帝的大能与祂的仁慈对立起来,或者想象祂的公义与祂的怜悯相冲突,都是严重的错误。反之,认为它们相互消解也是严重的错误,关键是: 离开上帝的仁慈,我们就无法正确理解上帝的大能。事实上,上帝的大能是在祂对无助者的仁慈中得到最好的彰显,因为祂的大能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哥林多后书 12:9)。
当然,上帝最丰满的自我启示是在耶稣基督里。
— 译自《The God Who Cares》